自特朗普总统推动关税战以来,全球汽车制造商已遭受近120亿元的损失,成为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汽车产业面临的最大冲击。更令人担忧的是,这或许仅是问题的开始。

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除了持续增加的关税成本外,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的车厂也面临多年来的重组压力与供应链调整,尤其投入大量资金重塑电动车生产线,以因应新的产业现实。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车厂主要有两条因应路径:一是提高产品价格转嫁成本,二是将生产线迁回美国。然而,这两项措施对汽车制造商来说都非短期内可完成,且可能在未来数年内造成经营困难。

090825FREEPIK2.png

部分怀疑论者认为,关税对汽车产业的影响有限,全球车厂投资美国主要是因为美国强大的消费市场,而非出于政治因素。然而,白宫的贸易政策可能加速汽车产业向销售市场靠拢的区域化趋势。

北美、欧洲及中国等主要汽车市场,由于法规、技术与消费者偏好的差异,正逐渐形成分化,迫使汽车制造商选择在当地设计与生产产品。中资瑞典富豪汽车(Volvo)执行长塞缪尔森(Hakan Samuelsson)指出,“全球化的汽车时代正在结束,我们将迎来更强调区域化的产业新时代。”

日本丰田汽车于本月7日指出,关税上调已使其营运利润缩水约30亿元,为目前全球车厂中通报最大损失。其次为通用汽车,该公司预计透过“一致的定价措施”抵销今年约10%(相当40亿至50亿元)的关税成本。

《华尔街日报》统计显示,受到关税影响的大型上市汽车公司累计损失已达118亿元。冲击不止于此,丰田预估关税将在其下一财年造成高达95亿元的负担,净利将大幅减少44%。

090825FREEPIK1.png

整体而言,除中国外,全球十大汽车制造商今年的净利预计将萎缩约25%,回落至自2020年疫情导致工厂停工和资金枯竭以来的最低点。

特朗普在今年3月宣布25%的汽车关税时,多数分析师预测车厂将调高售价以弥补成本,但至今此情况尚未全面出现。虽然促销活动有所减少,库存清理成为常态,但多数车厂仍未大规模涨价。

汽车制造商必须在保持利润与避免销量下滑之间找到平衡,否则可能失去顾客,甚至成为社群媒体的抨击目标。杰富瑞金融集团分析师霍修(Philippe Houchois)指出:“没有人愿意率先行动,大家都害怕特朗普的推文带来的负面影响。”

图: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