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正式发表全新1,000V超充架构“Super E平台”,并推出峰值功率高达1,000 kW的超级充电站,让旗下电动车在5分钟内补充400公里续航,几乎与燃油车加满油箱所需时间相当。

充电速度一直是电动车消费者的关键考量。即便欧美市场已有800V高压平台,如Hyundai-Kia的E-GMP架构,对应350 kW超级充电桩,实际充电功率仍难以达标。而目前主流的400V架构电动车,充电功率通常不超过200 kW。

20250330-BYD-5.png

20250330-BYD-01.png

比亚迪Super E平台颠覆了现有规则,1,000V高压系统使补能效率大幅提升,相当于“一秒钟增加两公里续航”。同时,透过先进的电池管理与热管理技术,确保充电稳定性与安全性。

20250330-BYD-1.png

在深圳总部的发表会上,比亚迪创办人王传福宣布,计划于全中国建设超过4,000座1 MW(1,000 kW)级超级充电站,使这项技术真正落地。然而,1 MW充电站建设并不简单,相较于常见的50 kW或120 kW公共充电桩,兆瓦级别的超充站对电网负荷、基础设施与土地规划提出更高挑战,如何克服这些技术与成本问题,将决定普及速度。

20250330-BYD-2.png

同场发表的汉L与唐L皆采用Super E平台技术。汉 L为豪华纯电轿车,唐L则是高性能纯电SUV,两者均搭载83.2 kWh LFP电池组,提供单马达与双马达版本。单马达版本输出达500 kW(670 hp),而双马达四驱版更高达810 kW(1,086 hp),在27-36万元人民币(約16.46~21.95万令吉)售价区间内,展现惊人性能。两款车皆支援兆瓦级闪充,实现5分钟补充400公里续航。

20250330-BYD-4.png

电动车市场正迎来全新补能竞赛,从特斯拉V4超充到Porsche、Lucid等品牌的高压快充技术,各大车厂纷纷寻求突破。然而,比亚迪此次不仅提升个别车款充电效率,而是直接推动基础设施升级,让高功率充电成为新标准。

关键问题仍在于,1 MW超级充电站能否迅速普及?消费者是否真的愿意为超快充技术买单?比亚迪这场技术豪赌,能否彻底改变燃油车主的选择,推动市场全面电动化?

图:BYD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