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Nissan)与本田(Honda)的合并谈判恐怕已无望,几乎确定破局。《金融时报》(FT)报导,日产已经开始在科技产业寻找新的战略伙伴,并有部分董事对与鸿海合作持开放态度。

在双方正式展开谈判前,市场便曾传出鸿海有意收购日产,不过当时并未成事。如今,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陷入僵局,外界关注鸿海是否会再次考虑收购日产。不过,针对这样的揣测,鸿海在6日回应,表示不予评论。

▲Honda与Nissan的合作计划几乎确定告吹了。(图:Honda)
None

据日本媒体报导,日产汽车社长内田诚已于6日向本田社长三部敏宏正式表达,将终止双方的经营整合协商。

《金融时报》进一步指出,日产如今正积极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并不局限于汽车产业内部,而是跨足科技领域。有知情人士透露,日产的搜寻范围非常广泛,其中部分董事对与鸿海的潜在合作抱持开放态度。

事实上,早在去年底,鸿海就曾与法国雷诺汽车接触,希望收购其持有的部分日产股权,这举动甚至促使日产加快与本田的谈判进程。如今,日产与本田的协商陷入僵局,可能为鸿海重新洽购雷诺所持日产股份提供契机,若交易成功,鸿海有望借此进一步拓展旗下电动车业务。

▲日产寻求新的合作伙伴,并不局限于汽车产业内部,而是跨足科技领域。(图:Nissan)
None

至于谈判破裂的原因,FT指出,症结点在于本田在早前提出新方案,要求日产接受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这与双方最初谈定的共同经营模式有所偏离。随着两家车厂即将在不久公布财报,届时预计将正式宣布合并谈判终止并解释原因。

然而,外媒则报导,日产目前更倾向与来自美国的科技企业合作。知情人士透露,日产董事会正敦促内田诚及高层,提出更具体的重组方案,以便为与新伙伴的谈判做好准备。对此,日产发言人拒绝评论,仅表示关于本田谈判的相关细节将于稍后正式公布。

日产之所以将目光转向美国,主要考量其在北美市场的发展。尽管全球销售成长趋缓,北美仍是日产的核心市场。加上电动车与自动驾驶技术已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传统车厂希望透过与科技业跨界合作,来掌握关键技术与资源。

▲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谈判破裂,原因在于本田提出的新方案要求日产成为其全资子公司,这与最初约定的共同经营模式存在偏差。(图:Honda)
None

至于鸿海若有机会入主日产,是否会涉足品牌经营?鸿海董事长刘扬伟曾多次强调,鸿海的核心业务是制造业,未来若与车厂合作,也将专注于制造服务,而不会介入品牌经营,因为那并非鸿海的强项。

事实上,许多分析师从一开始就不看好日产与本田的合并计划,主要原因在于两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日产对自身的工程技术深感自豪,而本田则一向习惯独立运作,这样的文化鸿沟,使双方合并的可能性变得更加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