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动车龙头特斯拉(Tesla)仰赖出售监管信用额度的获利模式,恐怕即将遭遇强劲逆风。美国众议院早前通过决议,试图撤销加州(加利福尼亚州)制定比联邦更严格汽车排放标准的豁免权,这项动作恐让特斯拉每年近30亿美元(约128亿1000万令吉)的“政策红利”面临中断危机。
长年以来,特斯拉透过将手中的监管信用额度出售给尚未达标的传统车厂获利丰厚。这主要得益于美国环保署授予加州的豁免权,让其得以推行“先进清洁汽车法规 II”(ACC II),要求2035年前全州禁售新燃油车,并从2026年起,强制车厂每年提升零排放车款的销售占比。

因此,达不到排放门槛的车厂,只能向如特斯拉等达标企业购买额度来弥补缺口。今年第一季,特斯拉就靠这笔“环保财”赚进5.95亿美元(约25亿4500万令吉) ,远高于本季财报中3.99亿美元(约17亿700万令吉) 的净利;若扣除这笔收益,特斯拉的汽车业务实际上处于亏损状态。
但这项制度正面临挑战。共和党籍议员认为加州的自订标准权限过大,推动收回豁免权,使加州回归与联邦相同的规范。汽车创新联盟(Alliance for Automotive Innovation)也支持此举,强调应保障消费者购车的自由选择。这不仅牵涉加州,还波及全美17个采用相同规范的州,合计影响约占全美新车市场的三成。

目前众议院虽已通过相关法案,但仍需参议院同意、再经总统签署才能正式生效。
一旦加州失去制定严格排放标准的豁免权,特斯拉的监管信用额度销售恐将大幅缩水。过去12个月该项目为公司带来29亿美元(约123亿9100令吉)收益,近两年更高达46亿美元(约196亿5500令吉)。一旦此资金来源受限,将直接冲击特斯拉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能力,尤其是在开发自驾技术与人形机器人方面。

资本市场对此变化似乎已嗅到风声:特斯拉股价今年以来已重挫24%,远低于标普500指数3%的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