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9 日晚间,中国安徽德上高速发生一起严重车祸,一辆小米 SU7 疑似失控撞上护栏后起火,车内三名女大学生疑因车门无法开启,未能及时逃生,最终葬身火海。该事故让小米首款电动车 SU7 陷入舆论风暴,外界对其安全设计与技术成熟度产生质疑。
据报导,事故发生于晚间 10 时许,车辆猛烈撞击后迅速起火,当救援人员赶抵时,车辆已烧成焦黑残骸,三人无一生还。死者家属认为,事故后车门疑似因电力中断而无法开启,导致三人受困车内,引发中国社交媒体热议,不少网友批评小米未对 SU7 没有充分的安全测试。

小米在事发三日后,由创办人雷军出面回应,表达哀悼并承诺全力配合调查。小米指出,事故发生时车辆处于“NOA 智能辅助驾驶”模式,系统侦测到前方施工路障后已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但最终仍发生撞击。官方强调,SU7 配备“紧急机械把手”,即便电力中断仍可手动开启车门。然而,专家指出,若撞击强度影响车体结构,该机制是否能正常运作仍存在疑问。
此事件也让电动车的逃生机制备受讨论。其实,今年台湾杨梅也曾发生电动车自燃事故,车内乘客因来不及反应而不幸罹难。目前许多电动车采用电子门锁与隐藏式门把,虽可提升美观与空气动力学表现,却可能在事故发生时影响逃生。电子门锁若因碰撞导致电力系统瘫痪,乘客将无法透过标准方式开门。尽管部分电动车仍配备机械应急解锁装置,但其位置与使用方式往往不明显,驾驶需事先熟悉操作,以增加在意外发生时逃生机会。

如何提升电动车事故中的逃生机会?
- 熟悉车辆的紧急解锁机制
了解爱车的紧急开锁装置,部分电动车仍保留机械解锁功能,通常位于门内侧或地板附近。
- 车内备妥破窗工具
配置破窗器,确保门锁失效时仍可迅速破窗逃生。
- 选择具“事故自动解锁”功能的电动车
部分电动车配备碰撞自动解锁功能,购车时可确认是否支援此机制,欧盟近期亦开始强制要求电动车配备该功能,以增加逃生机会。
相比燃油车的机械门锁与较慢燃烧速度,电动车若设计得当(如具备自动解锁与易操作的手动解锁机制),仍可争取宝贵逃生时间。简而言之,此次小米 SU7 火烧车事故再次提醒大众,无论是电动车或燃油车,驾驶与乘客皆应熟悉车辆的应急机制,并备妥安全工具,以确保生命安全。

图:摘自微博